美麗下的思考與成長(上):一部農家樂的興衰史
時間1:2021-01-11 文章來源:鄉產天下微信公眾號 文章作者:陳地杰 【 字體:  】 打印本頁

編者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中國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

2020年,《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印發,首次對鄉村產業發展作出全面規劃。

2020年,全球經濟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加速從線下轉為線上、從傳統經濟切換至數字經濟。雙循環背景下,鄉村產業發展迎來新機遇。有人發展加工提升鄉村產業附加值,有人大打農產品特色牌,有人致力農業+”多業態發展,有人返鄉創業帶動一方村民……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2020年的你也注定不平凡。為此,鄉產天下特別策劃年終報道——2020年鄉村產業發展實錄,記錄新常態下鄉村產業新發展。

 

 

近年來,鄉村休閑旅游從小生意大產業,疫情之下更成為大熱門和新潮流,但背后的問題也被放大和關注。

2020年,《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提出優化鄉村休閑旅游業,當優化成為主旋律,在新規則下,鄉村休閑旅游該何去何從?從她們的故事中,我們將尋得答案。

四川省郫縣農科村被譽為鮮花包圍的村莊,沒有圍墻的公園,在花卉產業的發展過程中,農家樂這一新興服務業的誕生曾讓農科村一度火爆全國,然而市場的需求總是在不斷變化,經歷過輝煌的農科村,也在經歷陣痛后,對自己的未來做出了思考和選擇。

 

農科村全國農業旅游示范區的石刻(受訪者提供)

誕生:花叢中有了新生意

1982年,中央出臺一號文件,確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由于土地有限,部分村民便率先在自家院子搞起了花卉苗木種植。隨著效益漸顯,自1987年起,村民紛紛投入到花木行業中,村莊花木產業逐漸壯大,為了給賞花、買花的客人提供方便,部分村民開始以自家飯菜招待客戶,徐家大院等首批農家樂由此誕生,而農家樂這一新興服務業,也開始進入大眾視野。

農家樂的出現為農科村創收提供了一條新思路。農家樂不單是吃喝,更是一個絕佳的展示平臺。創業初期,徐家大院創始人徐紀元把所有資金都投在農家樂打造上,種盆景、做景觀設計……“不僅能把花木種活,還要告訴別人,我們種的漂亮。通過打造突顯花木特色的農家樂,農科村農家樂揚名全國。2000年,農科村農家樂發展進入鼎盛時期,年接待游客200余萬人次,更有外國游客慕名而來,產業+旅游兩條腿走路的農家樂模式從郫縣火到了全國。

繁榮背后暗流涌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市場需求逐漸發生了改變,在全國鄉村休閑旅游大發展背景下,農科村再也不是唯一。

斷崖:農家樂數量驟減800%

2014年是農科村發展的分水嶺,由于花卉市場逐漸向精細化發展,傳統花卉品種被淘汰,農科村的花木產業漸顯疲態,而由于前期建設開發缺乏整體規劃,大部分農家樂僅停留在簡單模仿、經營粗放,整體經營模式單一,同質化嚴重,為了拉客,鄰里間惡性競爭,農科村的農家樂開始支離破碎。

本來全村有180多家農家樂,后來只剩下不到二十家。農科村整村運營平臺負責人、榮譽村長范國輝回憶。2017年,農科村農家樂數量斷崖式下滑,范國輝團隊應友愛鎮政府邀請,圍繞鄉村發展方方面面做了兩個月研究,意圖破解農科村產業升級難題。

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嚇一跳。范國輝說,離市區遠、規模不夠、特色不夠明顯……“我們之所以落后,是因為跟市場脫節了,人們的需求已經變了。自2012年起,四川休閑農業便迅速發展壯大,面對越來越多后起之秀,日漸陳舊的設施和專業化程度滯后讓農科村備受打擊。

村里的年輕人都向往城市,不管村里多好,都要進城,這也是村子難以發展下去的原因。在老齡化的背景下,用地成了村子發展的一大難題。當地老人不愿搬走,村民心里各自打著小算盤,農民與企業每次坐到一起商談總是牛頭不對馬嘴,此時的農科村就像一座圍城,舊的東西難以剔除,新的東西難以注入。

怎么讓年輕人進來,如何解決用地問題,錢該怎么花……一系列問題擺在范國輝面前,我們急需一位話事人,當村莊的資源得到科學有效地管理和運營時,農科村才能擺脫困境,看到未來。

話事人:專業運營公司進駐

20183月,成都農科村景區管理運營有限公司正式掛牌啟動,主要負責對農科村整體戰略發展的策劃、規劃、營銷、招商、運營,并在盈利后和村集體進行合理的收益分配,這也意味著農科村的舊時代正式遠去。

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確定發展方向。村里人因為財富向往城市,城里人因為情懷來到農村,前者是造成勞動力流失的主要原因,后者是村子擺脫困境的關鍵。范國輝心里很清楚,想要農科村活過來,必須要抓住想要下鄉的城里人,因為城市人口的引入,不僅能提升村子整體素質,更有可能為村子帶來更多資源。那么,如何吸引城市人口來到農科村?“‘文化才是最具吸引力的。范國輝說道,通過打造文化IP,不僅能有效吸引城市高素質人口下鄉,更能有效避免同質化,以文化做導流,以特色產業帶動民宿注血的發展方向逐漸清晰。

如今在農科村里,既有以讀書會為主題的書院文化民宿,也有以中醫為主題的中醫湯藥民宿。我們與村民協商,把房子租出來招商,這么做不僅收益穩定,也比村民自己做農家樂收入可觀。以打造國際鄉村會客廳·主題民宿聚落群為目標,范國輝團隊為農科村明確了一院一主題的思路,吸引了藝術、中醫湯道、網紅等多個主題特色民宿聚集。同時,公司持續推進精品花木項目的建設,積極調整花木產業結構,鼓勵農戶發展精品盆景和造型植物,努力推進花木+旅游深度融合,形成精品花木展示區,實現產業轉型。一、三產的發展必須同步進行,沒有一產的支撐,其他都只是空中樓閣。范國輝感嘆道。

2019年,經歷一年多改造升級后,農科村花卉苗木產業營業額約5億元,鄉村休閑旅游產值約1.3億元,在新的模式下,農科村實現了一次重生。

基礎建設日趨完善的農科村如何激活資源,做好以運營和盈利為核心的下半場?范國輝認為,排第一。我們開展了一系列多維度立體造勢運動,范國輝表示,未來農科村將以村莊+產業IP+孵化器為新動力,打造人才庫和項目庫,并依托農科村孵化平臺,融合吃、住、行、游、購等十大要素,全方面為合作入駐企業賦能。

經過服務農科村的這三年,我們成功摸索出一套資本進入鄉村的寶貴經驗,這三年來,我們憧憬不斷,也遭遇不少打擊,有過心酸也有過喜悅,而我們最大的收獲,便是更加懂得當今的中國、當下社會,及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在鄉村踐行中的偉大意義。”  范國輝感慨道。

當然,農村的情況永遠比想象中復雜。范國輝告訴記者,在招商引資過程中,村民反水、違約等現象時有發生。有時連鎮政府出面也搞不定,在持續發展的美好表象背后,博弈與較量、沖突與對抗一次次上演,作為整村運營的話事人,未來范國輝還要面臨更多的困難與挑戰。

相關附件:
Av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