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共享農莊打造鄉村產業融合體
時間1:2019-09-10 文章來源:農業農村部網站 文章作者: 【 字體:  】 打印本頁

共享農莊是依托農業多種功能性和鄉村多重價值,把農村住房和田園等進行個性化改造,以農業和民宿共享為特征,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共享經濟模式。近年來,海南創建了一批共享農莊試點,成為海南特色的“三農”新品牌,成為天然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為農業煥發新活力,為鄉村產業增強新動能,為鄉村振興提供新路徑。

      (一)突出地域特色,建設共享農莊。充分發揮海南熱帶島嶼、四季花園的特色優勢,發展了各具特色的共享農莊。有以休閑度假為主要特色的共享農莊,如馮塘綠園共享農莊;有以鄉村旅游為特色的共享農莊,如大皇嶺共享農莊;有以品牌農業為特色的共享農莊,如“柚子夫婦”、“臨高天地人”共享農莊;有以健康養生為特色的共享農莊,如“永忠黎寶共享農莊”;有以文化創意為特色的共享農莊,如“蝶戀谷共享農莊”。特色各異的共享農莊,既有城市品質、更有鄉村風光,成為城鄉之外的“第三空間”。

  (二)堅持市場運作,發揮主體作用。建立混合所有制的投資建設運營管理企業,涌現了一批共享農莊建設市場主體。目前在海南共享農莊的主體達到285家,創建共享農莊試點159家。既有農業企業、文化旅游企業、房地產企業,也有村集體企業,已有61家共享農莊創建試點發展特色水果、反季節瓜菜、咖啡、航天瓜菜等特色農產品,取得良好效益。其中,澄邁洪安蜜柚共享農莊種植的洪安牌無籽蜜柚成為海南首個獲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每對蜜柚售價最高可達388元;白沙五里路茶韻共享農莊種植的五里路牌茶獲得中國有機產品認證,并成為海南首家獲歐盟及美國有機茶認證的品牌,畝產值達4萬元。

  (三)堅持農民參與,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共享農莊把農民共享利益、共享發展成果作為落腳點,參與共享農莊建設的農戶1.57萬戶,其中帶動貧困戶5000多戶,貧困群眾人均增收1260元。儋州大皇嶺共享農莊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貧困戶模式,2017年通過養殖、種植和休閑旅游直接帶動農戶40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6戶,提供就業崗位30個,促進農戶增收超過150萬元;小魚溫泉共享農莊解決本村就業人數233人,并帶動當地321戶村民組成合作社一起發展;白沙縣阿羅多甘共享農莊282戶貧困戶年發放80萬元紅利,得到扶貧系統的充分肯定。

  (四)堅持部門聯動,共促共享農莊發展。海南省成立了共享農莊推進領導小組,建立農業、規劃、住建、國土等部門聯動機制。強化申報聯審,開展共享農莊試點創建,要求市縣政府組織相應部門,對申報主體項目進行現場聯合考察,提高申報效率,把住入口關。強化宣傳推介,先后組織共享農莊試點創建單位赴各地考察學習宣傳推介,開展線上、線下推廣活動,組織三場大型招商推介會,簽約資金達50多億元。強化督查檢查,實行動態管理、定期監測、優進劣汰、能進能退機制,防止房地產化。強化專業服務,成立海南共享農莊聯盟,加強行業自我管理和市場自律。

(五)強化行政推動,引領共享農莊發展。加強引導和規范,確保方向不偏、健康發展。加強政策引導,先后出臺《關于以發展共享農莊為抓手建設美麗鄉村的指導意見》《關于促進鄉村民宿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加強規范引導,編制了《海南共享農莊發展規劃(2018-2025)》《海南共享農莊評選辦法》,制定了《海南共享農莊建設規范》。加大資金引導,安排1億元用于支持共享農莊創建工作,設立共享農莊基金,首期10億元資金已基本落實,預計兩年之內基金規??蛇_50億元。

 

信息來源:農業農村部網站鄉村產業發展司《休閑農業》欄目

相關附件:
Av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