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特點
(一)主體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18年6月,全省規模以上休閑農業企業5000家,農家樂經營戶超2.43萬戶。休閑農業經營模式從單純的觀光采摘發展為目前的休閑觀光園區、美麗休閑鄉村、農家樂、鄉村民宿等多種模式,全省各類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占全國總數量的9.3%。
(二)農業功能有效拓展。休閑農業集農事體驗、休閑度假、文化傳承、科普教育、康樂養生等多功能為一體,滿足了城市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新需求。2017年,全省休閑農業年接待游客4500萬人次,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總產值達810億元,對全省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不斷提高。
(三)農民增收效果明顯。休閑農業在促進農民就地就業、帶動農民增收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目前,全省休閑農業從業人員超過110萬人,是2012年的近3倍,其中帶動農民就業96萬人,促進農民增收200多個億。
(四)品牌示范作用突出。培育了一批生態環境優、產業優勢大、發展勢頭好、示范帶動能力強的休閑農業精品企業和基地,發掘了一批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對遺產地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價值進行了有效的開發和保護。目前,全省共創建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16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19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2處、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4處;認定了省級休閑農業示范縣29個、示范點286個,江西省美麗休閑鄉村20個,星級農家樂53家,十佳休閑農莊10家、休閑農業精品線路10條。
(五)宣傳推介影響顯著。充分利用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和網絡、微信等新媒體,大力宣傳休閑農業品牌創建、農事節慶活動等。農業廳連續三年舉辦了江西休閑農業鄉土美食推介活動,向社會推出了100多道具有地方特色的農家菜、600多個有代表性的休閑食品,該活動已成為江西省最具影響力的休閑農業產品宣傳展示平臺。全省各地每年都舉辦各具特色的農事節慶活動,如南昌市“休閑農業·秀美鄉村”活動月、婺源油菜花節、鳳凰溝櫻花節、廣昌蓮花節、南豐蜜橘節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參與互動,帶動了旅游人氣和消費,促進了鄉村經濟的繁榮。
二、經驗做法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2017年,江西省政府將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工程列入《關于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的行動計劃》中,作為全省加快農業結構調整的九大工程之一大力實施,每年財政安排7500萬元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2018年,在中央財政農業優勢特色主導產業發展資金中安排2105萬元,用于實施休閑農業提質升級項目工程。省農業廳有序推進全省休閑農業工作,制定了《江西省休閑農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印發了《江西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工作方案》,為全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持續健康發展明確了目標、思路和任務。
(二)推進品牌培育工作。抓住品牌培育這個“牛鼻子”,點線面結合,構建休閑農業品牌體系,以品牌引領休閑農業發展。一是在點上。2011年以來,江西省開展了省級休閑農業示范點評定工作;2017年開始,大力開展江西省美麗休閑鄉村、星級農家樂、十佳休閑農莊等品牌創建工程,并積極推薦參加國家精品品牌創建活動,培育了一批農業產業基礎雄厚、服務配套設施齊全、地方特色鮮明、示范帶動作用突出的休閑農業園區(農莊)。二是在線上。開展江西省休閑農業十大精品線路創建,根據季節特點和小長假時點分布,以點串線,有步驟、有重點、分時段打造并推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線路。三是在面上。重點培育了一批資源優勢明顯、產業基礎扎實、發展勢頭旺盛、示范能力較強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組織指導有條件的縣(市、區)成功創建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
(三)實施休閑農業提質升級工程。安排專項資金2105萬元,扶持建設一批功能完備、特色突出、服務優良的美麗休閑鄉村、休閑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著力改善園區的游步道、停車場、導覽標識、游客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改造升級農事體驗、研學拓展項目,改善休閑農業基地的種養條件,打造特色農業和景觀農業,實現村容環境凈化美化等。鼓勵因地制宜興建特色餐飲、特色民宿、購物、娛樂等配套服務設施,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
(四)重視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掘工作。按照“在發掘中保護、在利用中傳承”的思路,加強萬年稻作文化系統、崇義客家梯田系統、南豐蜜橘栽培系統、廣昌蓮作文化系統的動態監督管理,不斷致力于農業文化遺產的科學保護、合理開發與可持續發展,創新性地挖掘和發揚農耕文化,推進農業與文化、科技、生態、旅游的融合,提升休閑農業的文化軟實力。
江西省休閑農業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整體水平仍需提高,特色不明顯,高端產品較少,同質化現象較嚴重;休閑農業園區公共服務配套設施仍需完善,服務水平有待提高;休閑農業企業缺乏從事經營管理、項目策劃等工作的專業人才,員工整體素質需要提升等。
三、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江西將充分發揮農業農村資源優勢和生態優勢,把休閑農業作為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和實現農村發展、農業轉型、農民致富的重要渠道,貫徹落實劉奇書記“堅持規劃先行,精致建設,精細管理,精美展現”批示精神,培育一批產業特色鮮明的以現代農業示范園為基礎的田園綜合體,創建一批示范帶動性強的休閑農業品牌,打造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休閑農業龍頭企業和示范基地,培養一批干勁強、素質高、懂經營的休閑農業管理、服務人員。到2018年底,力爭實現休閑農業規模經營企業總數超5000家,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總產值超930億元,推進全省休閑農業向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發展。
(一)創建省級田園綜合體。2018年,全省將創建20個以現代農業示范園為基礎的省級田園綜合體,重點支持農業產業特色鮮明、服務接待設施完備、三產融合度較高、農業景觀創意突出、區位條件優越、發展潛力較大的企業。20個任務縣(區)已經落實建設項目,以休閑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美麗休閑鄉村等為主要載體,以各地實際情況為基礎,探索具有鮮明特色的田園綜合體建設模式。
(二)構建“五區一帶”產業布局。緊密依托中心城市、交通主干線、大型風景區和特色農業資源,構建贛北現代休閑農業示范區、贛東北景觀農業度假區、贛西綠色生態農業養生區、贛中鄉村耕讀文化探秘區、贛南客家民俗風情體驗區和環鄱陽湖濱水休閑農業游憩帶。圍繞“五區一帶”產業布局,重點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休閑農業精品園區,向社會推出多種類型的休閑農業精品線路。
(三)組織開展人才培訓行動。組織市、縣農業主管部門休閑農業工作人員和休閑農業企業管理人員,開展田園綜合體、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等專業培訓和考察,掌握行業發展趨勢。繼續組織休閑農業管理人員及企業人員赴臺灣開展休閑農業專題培訓,借鑒臺灣精致農業發展先進經驗和技術。依托高等院校、行業協會、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龍頭企業,鼓勵支持市、縣休閑農業管理部門舉辦各種類型培訓班,支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企業主辦行業論壇和研討會。
(四)建設智慧休閑農業。與深圳廣見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合作,共同開發江西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互聯網平臺,開展智慧休閑農業各項功能建設,采集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有關信息,發布休閑農業精品線路、農事活動等信息。
(五)組織開展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組織遺產地參加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國際論壇與培訓活動,加強對外交流,學習國際其他遺產地在農業文化遺產開發、傳承和合理利用等方面的先進經驗。
(江西省農業廳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局 供稿)
信息來源:農業農村部網站鄉村產業發展司《休閑農業》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