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市位于海南省西北部,是我國天然橡膠產業的發源地,現有156萬畝膠林,占海南省天然橡膠生產保護區面積的18.57%。2019年,儋州市以天然橡膠為主導產業,申請創建了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園規劃面積126.48萬畝,其中天然橡膠種植面積60.76萬畝,膠農2.48萬戶。2021年被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認定為第四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聚“膠”科技 破解產業難題
在國際膠價長期低迷的背景下,橡膠產業發展面臨著增收困難、膠園棄管、膠工流失等問題。產業園依靠科技力量,發揮人才優勢,轉變增長方式,提高產業集約化水平,積極推廣橡膠樹新品種和新技術。
建設良種良苗繁育基地700畝,利用組培雜交、工廠化生產等技術培育試管苗,繁制熱作種子,生產銷售各類橡膠種苗22.5萬株。
依托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海南大學的科技創新和人才技術優勢,聯合國家部委、海南省政府、科研院校、企業、創投等多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了5個科技創新聯盟,協同開展產業園熱帶農業高新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與推廣。2019-2021年成果轉移轉化256項;研發新產品61個、新裝備13套、新品種52個、新技術32個;推廣了11項新裝備,集成和應用了35項蟲害綠色防控、農機農藝結合、農產品加工、水土資源節約高效利用、農業廢棄物高值利用、投入品減量高效施用等關鍵技術和模式。
隨著膠農老齡化、割膠成本高等問題日益凸顯,“誰來割膠”成為產業難題。產業園積極建設天然橡膠生產機械與自動化中心,研發出的“4GXJ系列便攜式電動割膠裝備”能夠精準控制割膠深度和耗皮厚度,減少耗皮量,延長橡膠樹生產壽命,使割膠勞動強度降低60%,整體割膠效率提升30-40%,解決了世界性機械化采膠難題。2021年,“4GXJ系列便攜式電動割膠裝備”榮獲第三屆三農科技服務金橋獎,并列入全國農機補貼目錄。
聚“膠”生產 促進農民增收
為提升膠園生產水平,產業園與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鄉村振興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建成3萬畝以上的高產標準化種植試驗示范基地,開展橡膠樹高產高效綜合栽培技術、熱帶生態農業科研試驗、國家級天然橡膠科技創新和民營標準化園集成術示范推廣;建成 1.2萬畝天然橡膠高標準種植示范園,改造更新老膠園4500畝。
為提高單位面積種植效益,產業園憑借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的作物資源、優越的自然環境優勢,加快橡膠林下種養基地建設,示范推廣標準化種植管理技術、林下循環經濟模式等,做大做強林下特色種養產業,開展“橡膠-中藥-儋州雞散養”立體農業種植,形成“藥-禽-肥-藥”的生態循環模式;構建“林下中藥→良種良苗育繁→生態養殖→精深加工→廢棄物循環利用”的生態循環價值鏈,確保畝產效益增收20%以上。目前,建成2個國家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輻射面積超5萬畝。
聚“膠”融合 延伸產業鏈條
為提升橡膠加工水平,產業園依托科研機構和龍頭企業,以“園區+企業+科研機構+基地”的生產方式,補齊加工短板,優化產業布局,引導扶持企業大力發展橡膠加工。
產業園全乳膠自動化加工生產線已投產,應用國際一流乳膠制品工藝,開發高品質濃縮乳膠、特種橡膠、環保復合膠等產品,其中“美聯”牌濃縮天然乳膠獲海南省著名商標。積極研發指接板、碳化木、生物質顆粒等橡膠木精深加工產品。全國首條電動割膠刀加工生產線已實現量產,有力帶動園區應用電動割膠刀采膠新技術,提升智能化裝備水平。2021年產業園內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值達3.85:1。
產業園依托天然橡膠優良環境和林下資源,發展了80余家農家樂,建成了福安橡膠游園、牧春三產融合體驗園、石屋中國村官精神館、美萬精神文化園等一批農旅融合項目。圍繞 “互聯網+流通”助力農商融合,橡膠木、板材、生物質顆粒等橡膠加工產品通過網絡訂單銷售,以及林下儋州雞、牛大力等產品通過網紅直播帶貨,實現年交易額2.8億元。
儋州市通過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在橡膠標準化種植、精深加工、科技創新、立體種養、休閑旅游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形成了“以產帶園,以園帶村,以村興園”的發展格局,走出了“一產穩農、二產提農、三產活農”發展之路。2021年產業園總產值超過58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萬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2.9%,帶動村集體收入增幅26.1%。聚焦天然橡膠產業發展,護戰略資源之安,生農民致富之根,固鄉村振興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