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興化垛田傳統農業系統
時間1:2014-10-30 文章來源:本網 文章作者: 【 字體:  】 打印本頁

    興化自古地勢低洼,湖蕩縱橫,歷來飽受洪澇侵害。當地先民在沼澤高地之處壘土成垛,漸而形成一塊塊垛田,發展出一種獨特的土地利用方式。

  垛田因湖蕩沼澤而生,每塊面積不大,形態各異,大小不等,四周環水,各不相連,形同海上小島,人稱“千島之鄉”。興化共有6萬多畝這樣的耕地,分布在垛田、缸顧、李中、西郊、周奮、沙溝、林湖一帶。至今,垛田還保存著傳統的農耕方式,用天然生態的肥料種植蔬菜。垛田獨特的島狀耕地,是荒灘草地堆積而成,土質疏松養分豐富,加上光照足、通風好、易澆灌、易耕作,使得生產的蔬菜無論是品質還是產量,都是普通大田種植不可攀比的。垛田地貌先后入圍江蘇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十大新發現和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重大新發現,2011年被公布為江蘇省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

  近年來,聰明的興化人民利用垛田這種獨特的地貌,從事大規模油菜生產,發展休閑觀光農業。萬島聳立,千河縱橫,可謂天下奇觀。連續舉辦五屆的中國興化千島菜花旅游節已經成為享譽全國的新興旅游亮點。目前,興化市委市政府按照農業部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的要求專門制定了保護規劃和保護辦法,正在加大挖掘、保護、傳承的力度,讓垛田農業系統,為興化推進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發揮更大的作用。

相關附件:
Av无码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