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果梨是鞍山地區特有的水果產品,又稱“鞍果”,原產于鞍山市千山區大孤山鎮對樁石村。據《中國果樹志第三卷》記載,現南果梨樹母株仍生長于此。1986年經中國果樹研究院權威專家鑒定,該樹被認定為南果梨祖樹,自發現至今已有150多年歷史,是僅存的一株自然雜交實生苗南果梨樹。依靠自身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和栽培經驗,鞍山南果梨皮薄肉厚、果肉細膩多汁、香味濃郁,是中國“四大名梨”之一,被譽為“梨中皇后”,曾榮獲全國農產品加工貿易博覽會金獎,被農業部列為全國名特優品種、國家種苗基地項目,鞍山南果梨產業開發和推廣被科技部列入星火計劃。
南果梨從起源衍生、人工種植,到現在形成產業鏈條,每一次的發展和飛躍都與文化內涵息息相關。其深厚的文化內涵被鞍山地區百姓所認同和傳承,通過祈福文化、旅游文化、親情文化以及文學作品等多種形式,南果梨文化已經逐漸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隨著生產的發展,南國梨栽培系統面臨無公害生產水平較低、果品質量下降、商品價值低等問題,保護與發展工作勢在必行。千山區政府按照農業部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要求,制定了《鞍山南果梨栽培系統保護與發展規劃》和《千山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對遼寧鞍山南果梨栽培系統保護工作的意見》,使鞍山南果梨栽培系統這一具有豐富生物多樣性和文化多樣性,生產與生態功能突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煥發出新的生機。